护栏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栏网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严嵩幼时聪慧被称神童少年得志到最后变大奸臣

发布时间:2021-01-07 18:03:29 阅读: 来源:护栏网厂家

严嵩幼时聪慧被称神童少年得志 到最后变大奸臣

他幼时很聪慧,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七岁儿童未老先称阁老,三旬叔父无才却作秀才”。因出语非凡,被人称为神童。

严嵩(1480—1569),明朝奸臣,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人。1505年进士,被授编修。他出仕的时期正值明代中叶正德、嘉靖年间这个多事之秋。明世宗在位四十六年,他只关心两件事,即“大礼议”和玄修,而大臣们在这两件事上的态度则是他衡量人才的标准。严嵩在这两件事上表现得都恰到好处,因议礼而骤贵,赞玄修而得宠。严嵩少年得志,但在正德三年(1508)三月和次年夏天,因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不得不回乡守制,中断了官场生涯。

严嵩作为新科翰林,如果他与阉党抗衡,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如果出仕,则必须投靠阉党,而这是为读书人所不耻的。其时当权的宦官刘瑾是陕西人,阁臣焦芳是河南人,因此,提拔、引用的大批官员都是北方人,南人大多受到打击和排挤。尤其是阁臣焦芳,对江西人格外排挤。原来,焦芳曾为侍讲九年,后迁大学士时,因人品不佳,遭到江西人詹事彭华的讽刺:“焦芳也做了学士吗?”焦芳遂对江西人恨之入骨,曾公然宣称:“他日毋得滥用江西人。”严嵩籍系江西,而且位卑权小,因此,严嵩借丁忧之机,托辞称病。

在归隐期间,严嵩广结名流,跟李梦阳、王守仁、何景明、王廷相等人都有交往。这些人学问渊博,且都曾是敢与阉党作斗争的仁人志士,颇有名望。严嵩与他们把酒论诗,剖经析义。正德七年(1512),严嵩应袁州府太守之请,修《袁州府志》,于正德九年(1514)将《袁州府志》纂修完毕。该志体例颇有独到之处,严嵩因之声望日隆。

钤山隐居的八年,对严嵩的宦海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避居钤山,严嵩能够明哲保身,远离政治斗争。在此期间,严嵩潜心读书,埋头诗作,其文学素养大为长进,这对他复出后能够纵横官场、诗文奏对得到皇帝欢心大有裨益。同时,严嵩通过八年的韬光养晦,也为自己赢得了清誉,此时的他已不再只是个新科进士,而是具有很高文学声望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为他重返仕途积累了充足的资本。

正德后期,政局变化很大,刘瑾被诛,焦芳削官,朝廷中当政的主要是杨廷和、费宏等人。他们都是南人,也多属于正人君子,与严嵩还多少有些交情。正德十一年(1516)三月,严嵩应诏复职,赴京重返仕途。 严嵩自正德十一年重返仕途后,多在翰林院、国子监等政治斗争相对较少的地方任职,而且还曾多年居官南京。在“大礼议”之争最激烈的前期,严嵩没有卷进这场斗争的漩涡中,得以自保。

嘉靖十七年(1538)六月,世宗欲让生父献皇帝称宗入太庙,命下礼部集议。严嵩写了一份模棱两可的奏疏交给皇上,世宗对他的骑墙态度非常不满,亲书《明堂或问》,警示廷臣,言语犀利,坚决表示要让其父明孝宗献皇帝称宗入庙。于是,严嵩顺从皇帝的意思,为世宗的生父献皇帝祔太庙配享安排了隆重的礼仪,并在祭祀礼毕后,写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文笔绝佳,很得皇帝赏识,严嵩从此平步青云。

以六十二岁高龄,得为首辅。1539年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不理朝政,严嵩作为首辅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杀害忠臣,对边事忽视,边防废驰,财政枯竭,国家汲汲可危。尤其在70岁后,他因年高体弱,把朝政交给儿子严世蕃处理。严世蕃依仗权势,买卖官职,横行霸道,搜刮珍宝,致人家破人亡而不惜,引起众怒。三年后,严世蕃因通倭罪被杀,严嵩被召令乞食回乡。

聚培训网

聚培训网

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