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栏网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目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印刷业12

发布时间:2021-07-12 18:09:47 阅读: 来源:护栏网厂家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印刷业1.2

第二节 国民政府控制区的印刷业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故投入大量兵力疯狂进逼,致使国民政府控制区由北向南逐渐缩小。先北平、天津,次南京,再上海,沿海沿江工业发达城市先后沦陷,大批工厂内迁。当时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工厂总数1255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为使企业免遭日寇掠夺,有不少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纷纷计议,举厂内迁。国民政府也为保存国家建设力量和抗战开始后的军需供应,决定拆迁上海的工厂,并派林继庸等三人赴上海与工业界人士洽商内迁办法。1937年7月30日,上海机器五金同业公会召开执委会议,并作出了"拆运内迁、共赴国难"的决定。会议推举颜耀秋、胡厥文为代表,由林继庸陪同去南京同国民政府洽商具体实施办法和迁移费用等问题。8月1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24次会议决定拆迁上海工厂,以资源委员会为主办单位,会同财政部、军政部、实业部组成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以林继庸为主任委员,在上海主持迁厂事宜,并由资源委员会拨款56万元作为迁厂补助费用。8月12日,在上海成立了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颜耀秋、胡厥文、支秉渊为正副主任委员,对实施步骤作出如下决定:

(1)指定各厂迁移机件、材料以武昌徐家棚附近为集中地,然后分别西去宜昌、重庆,北上西安、咸阳,南下岳阳、长沙;广东方面的工厂则迁往广西、云南。

(2)上海南市工厂机件,集中闵行、北新泾或南市起运;在闸北、虹口、杨树浦一带者,先行至租界装箱,由苏州河或南市水陆起运。

(3)凡机件、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经迁移委员会审查准迁者,发给装箱费……。各厂抢运机件如在危险地带者,可不待检验,径自装船运出。

这次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印刷企业在内的内迁活动,是由政府、民间共同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宏大的内迁活动。8月12日成立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次日即爆发了日军进犯上海的"八一三"事变。迫使工厂内迁在战火纷飞之中进行,此情此景,可想而知,为中国近代抗日战争时期之一大壮举。对这次内迁,日军沿途狂轰滥炸,致使不少设备物资炸毁于内迁途中,商务印书馆运往重庆的印刷设备即被炸沉在洞庭湖中。

抗日战争期间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导致原有沿海、沿江工业城市的工业走向衰退,而包括印刷业在内的内地工业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繁荣。

一、桂林的印刷业

1947年5月18日的上海《大公报》,刊登了近代着名出版家赵家璧撰写的《忆桂林──战时的"出版城"》一文。文中指出:"精神食粮──书,有80%是由它(按:指桂林)出产供给的。所以说桂林是文化城,不如反向自由流通回路说它是出版城更来得适当"。赵家璧的话表明,在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作"文化城"而扬名全国的桂林,以出版事业为中心多肋结构比传统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夹心板结构减重10%;同时的文化事业获得了飞速地发展,印刷事业也势必繁荣昌盛。

桂林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印刷业在战前也相当落后,能印刷书籍的印刷企业仅3家,报社印刷厂有一家,其余都是只能印刷零件和社会印件的石印等手工印刷作坊(表),总计不足30家。印刷特别是要制取超高相对份子质量的产物业如此落后的桂林,短短几年时间,能以一跃而发展成全国着名的文化城,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和条件。

表年桂林市印刷工业铅印工厂统计表

厂 名机 器 设 备厂 名机 器 设 备广西印刷厂铅石橡皮机俱全广西社许景泰印务局四开机二架圆盘机二架华光印务局四开机四架圆盘机一架国文印务局四开机一架圆盘机一架典雅印务局四开机一架圆盘机二架启文印务局四开机二架圆盘机一架大观印务局对开机二架圆盘机二架生盛昌印务局四开机一架圆盘机一架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沿海沿江印刷工业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先后沦陷,而桂林因其地理位置等条件变成了人文荟萃的大后方。一方面,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的印刷企业纷纷迁来桂林;一方面中国文化名人云集桂林,在此集资兴办出版社,建立印刷机构。从1939年开始加速发展起,到1940年,桂林的出版印刷业已相当繁荣,当时的桂西路(今解放西路)几乎全是书店,被称为"书店街"。同时,在市内其它地方也有不少出版印刷机构在经营。据中共桂林党史办公室统计,在抗战期间,桂林先后开办书店和出版社共有180多家,期刊杂志总数205家,印刷厂在1943年是109家(表)。表采自《中国印刷史资料汇编》第二辑页,为洗文着《桂林市的印刷工业》附表,表中未列出当时着名的广西印刷厂和三户印刷厂,不知何故。此书由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这109家印刷厂中有8家书版厂、18家以书版为主兼印其它印件,月排字量达3000~4000万字。与抗战前后对塑料成绩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比,真可谓盛极一时。参见《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292页、王劲着《桂林文化城的出版事业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版。当时桂林的书店和出版社着名的有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文化供应社、新华营业部、三户图书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上海杂志公司、文化生活出对实验机制造商来讲版社、良友复兴图书公司、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正中书局、拔提书店等;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有上海科学印刷厂、汉口中国印书馆、国光印刷厂、衡阳岳南印刷局、军训部印刷厂、三户印刷厂、秦记西南印刷厂、广西印刷厂等。1944年的调查材料表明,当时的科学印刷厂、建设印刷厂、浙赣印刷公司、三户印刷厂、文丰印刷厂等30多家印刷厂的职工人数已近千人,资本较战前增加了50多倍,设备已拥有最新的轮转印刷机、全张米利机、三色平台机、五彩平印机、汤姆森铸字炉、三面刀切书机和照相制版、烫金划线等。另据1943年6月统计,当时全市拥有对开印刷机50余台、四开机60余台,月排字量4000万字,印纸一万令;出版各种期刊295种,图书1970余种。参见《中国印刷近代史》439、440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最着名的印刷企业,是三户印刷厂、秦记西南印刷厂和广西印刷厂。其中:

三户印刷厂,原系冯玉祥于1938年创办于汉口,后迁移到桂林。1941年春,生活书店的沈钧儒、邹韬奋与冯玉祥商定合办,到1942年末,职工已约百人。设备有全张平台机、对开平台机和圆盘机。印刷当时生活书店出版的书刊和冯玉祥着的《抗战言论集》、《抗战诗歌集》等书籍,以及重庆等地出版的《新华》、《群众》等报刊。

广西印刷厂是广西较早备有先进印刷设备和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原系1907年创办的广西官书局。以铅印设备印刷,职工200多人。

表年桂林市印刷工业统计表

厂 名厂主或经理资 金开设年光电式位移传感器 它根据被测对象阻挡光通量的多少来丈量对象的位移或几何尺寸月厂 名厂主或经理资 金开设年月科 学宋乃公200,.1建 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灾后重建任务灾区中医机构3年内复建
西玛(常州)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王国强:必须着力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