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网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栏网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东北大姐泉州游记火了被赞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2 21:13:53 阅读: 来源:护栏网厂家

闽南网8月6日讯 “东湖公园的鸡蛋花,我想死后埋在一棵高大的花树下,这个树就可以,鲜艳还有香气。”

“说实话,在图片上看到泉州开元寺的宝贝——东西塔的时候,只觉得黑黑的,旧旧,并无感觉。但是,当东西塔一下子就在眼前的时候,我惊叹……手很小心和有点颤抖地摸上去的时候,温热的人物画像直接进入你的心里,不是触电,就是你感觉和遥远的时间隧道连接在一起了。”

东北大姐写泉州火了

“有泉州朋友对我说,你看我们泉州是不是个石头城,所有的古迹都在石头上承载……我这个认识闽南文化不久的人,看到的不是石头,而是被太阳晒得温温石头后面的闽南人的灵魂。”

昨日,微博长篇博文《再试着写写泉州》火了,网友惊叹它竟出自一位东北大姐之手。有网友赞其“写出了历史与现实相互激荡交融的纤巧美文”、“把泉州写得让没去过的人不由得产生了向往之情”。

“我就是想要大家看到文字后面的感情。”虽然已经回家3天,但说起此前10天的泉州文化之旅,吉林人王女士在电话中仍激动不已。低调的王女士,更喜欢大家叫她的网名李楚媛,这个名字是多年前她在《资治通鉴》里看到的,主人是一位品德很好的公主,她一下子就中意上了。就如同4年前,因为小儿子来泉州读大学,她匆匆一瞥,就喜欢上了泉州。

初遇泉州

她被闽南文化吸引

47岁的王女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目前在吉林松原市一家企业从事资料管理工作,平时喜好看书,写写文章。

她和泉州结缘是那么的偶然。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4年前,大儿子去了桂林读书,小儿子到泉州师院就读。送两个孩子上大学时,她第一次到了桂林和泉州。两座城市,给她的感觉完全不同。

一开始,她根本不知道泉州这个地方,甚至把泉州地名想象成西北沙漠,还不断找人问,闽南文化是什么。

第一次来泉州,她去了清源山,拜访了老君岩,还参观了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馆、惠安崇武古城等泉州代表性景点。当她站在老君岩前面时,竟吃惊于这个造像表情的沧桑。她有些不相信,宋代的造像能这么完整地保存在这里。周围环境很安静,当地的一家人,幼童在草边玩耍,大人躺在树间网状床上看书,那种恬淡的表情很让她难忘。

匆匆一瞥,她忍不住被泉州的闽南文化深深吸引。有那么一刻,她突然觉得很难过,“早在宋朝,泉州就有东方第一大港的雅称,而我竟然不知道”。

研究泉州

和文化名人、微博达人做朋友

回去之后,她开始研究泉州,看了几本关于泉州的书,也看了大量关于泉州的视频。其实,自己在泉州才呆了不过几天,为何如此心心念念,她也说不清。“也许,这就是泉州的魅力吧。”电话那头,王女士笑着说道。

她一直想写篇文章,却迟迟没有动笔。一年后,她才在博客上写下了《试着写写泉州》一文。文章里,她还是很迷茫:“当你喜欢上一个城市的时候,如同天空中飘动的云,你只是看着,不知道如何写出那种情景”。

因为这样的迷茫,她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一些泉州人,关注一些泉州文人的微博。梨园戏编剧王仁杰便是她的泉州博友之一。她常在微博上向王仁杰请教,看他的梨园戏文章。王仁杰还邮寄了不少有关泉州文化方面的书籍。

泉州人的热情,也让她对泉州特别着迷。从未见面的陌生人,对她们一家人的热情款待,更让她直呼这座城市的温暖。80岁微博达人杨保廷,就是王女士眼中的热情泉州人。

他们也是在微博上认识的。王女士第一次来泉州,杨保廷就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还给她儿子送上演唱会门票。这位东北大姐感叹泉州人的热情、好客及包容之心。在她看来,豪爽的泉州人,让这城市文化更添魅力。

再来泉州

偶遇文庙听南音 听到快哭了

今年7月23日,王女士再次来泉。第二次叩开泉州的门,她是有备而来,虽然做了不少功课,却还是有些忐忑:“泉州的文化很厚,厚到我可能学不会”。

两天后她发了两条微博,第一条只有短短几个字:“偶遇文庙听南音,快听哭”。

第二条详细说了这次偶遇:“今天偶然在文庙边上听了南音。很难相信在热闹的街边,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大家都沉醉在婉转也带着哀怨的音色里。那种声音好像来自遥远空旷的地方,一点点渗入你的脑海里,有想默默流泪的冲动。每首词都有遥望夫君,孤雁分开的愁肠,好像宋词。我想这能代表文化之都的魅力,你在街角就可以听到古音。”

她还特地拜访了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西街,走街串巷寻找泉州的古迹,看看屋梁上雕龙画凤感,燕尾脊高高翘起,由衷感叹“大拆大建的中国,还能保存如此原味的地方,泉州真的很难得”,“泉州是一座可以停留的城市”。

8月2日,她恋恋不舍地离开泉州,搭乘从厦门发来的火车回长春,车上的人抱怨厦门人太多了,不好玩。她又忍不住插嘴:“你们去泉州啊,泉州多好啊”。“可惜,她们没表情,她们不知道泉州。”说着这些,她有些落寞。回家后,她写下《再试着写写泉州》,就是希望这座城市能吸引更多人来。

情定泉州

鼓励双胞胎儿子来泉工作 要全家移居

因为喜欢泉州的文化,今年两个儿子临毕业时,家里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最终商量的结果是,小儿子留在泉州,在桂林读书的大儿子也来泉州工作。“一来,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机会也多;二来,两兄弟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王女士说道。

其实,留在泉州,两个儿子早已心照不宣。每次放假回家,妈妈都会跟他们讲述泉州的好。小儿子李盛然,平时周末一有时间,也会去泉州的各大景点、各个寺庙走走,并慢慢融入到这座城市。

李盛然说,泉州饮食比较符合大众口味,又有众多的地方小吃,味道不辣不咸不甜。气候温润,不冷不热,他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而且,他知道母亲很喜欢泉州,自己留在这边,以后有机会也可把母亲接到这边生活。

两个儿子选择留在泉州,王女士是一百个乐意,也极力推荐。“闽南的灵魂和根是在泉州,老巷里,传统中。”希望,闽南人爱拼能吃苦奋斗的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对礼义廉耻的重视,会影响到两个儿子,还有下一代。

“今后孙子也将是泉州人,缘分真是妙不可言”,王女士笑道,离退休还有10年,要不然她想立刻搬来泉州居住。

□网友评论

三畏斋主—王仁杰:因为双胞胎儿子就读泉州,而试着了解泉州,而写着泉州,写出了历史与现实相互激荡交融的纤巧美文。我相信写出这样文字的人,必深爱她的黑土地。

寒山风:只有去喜欢这座城市,才有可能触摸到它的灵魂,看来泉州文化已融入到李楚媛的血液里去了。

泉州斗阵行:大姐对泉州文化的研究和造诣,连我这个泉州土著都自叹不如。

新花的小屋:所谓爱屋及乌吧,把泉州写得让没去过的人不由得产生了向往之情。

南邑林氏兄弟:没错,泉州就是这样一座需要细细品味的城市,欢迎再来。

山寨农个:一个外地人写泉州,何其深情、何其透彻。(海都记者 曾小琴 龚长旺/制图)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再试着写写泉州》全文:

盛夏的时候去泉州,我这个东北人心里是想,那地方是不是很热。还好,泉州迎接我的是阵雨天气,坐在公交车上,雨后,看着路旁偶然闪过的鲜艳三角梅,身边两个半年没见的儿子,心情还是有些小激动。第二次来泉州,也做了不少功课,我当然不会像上次一样,把泉州地名想象成西北沙漠,或者去问人家闽南文化是什么。

我心里清楚,这个文化是很厚,厚到我可能学不会。因为文化的东西,一定是从小长在这里,慢慢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就比如,我去泉州开元寺,看到几个小孩在逗养生池里金鱼和乌龟玩,那边妈妈喊:“好了啊,快来快来拜拜。”然后妈妈和小孩就跪成一排去拜佛。而我,虽然对佛教充满好感,也用佛家的道理去开解自己的心,但我不是佛教徒,而我相信有信仰是幸福的事情。我已经长大了,我把佛像看成金色的雕像,我没有从小孩开始的对他们的崇拜。

在泉州开元寺,我知道这座建于唐初的寺庙,充满了传说,也许不仅仅是传说,桑树上是否曾经开满莲花,不用去探求,但是建了这座庙,当大旱来时,瘟疫来时,饥民遍地的时候,寺庙会赈济灾民。

我就有听当地朋友告诉我,泉州开元寺有个女主持,叫慧莲,多么美的名字,她曾经在道光年间打开寺庙的米仓,每天两次给灾民熬粥吃。寺内就会有提联感念的字,来纪念她。而我,这个远远赶来的人,也记住了有个美丽的女法师。"冷暖自知,不必别求甘露。我人无相,都来随喜戒坛。“庄俊元题(清代翰林)

说实话,在图片上看到泉州开元寺的宝贝,东西塔的时候,只觉得黑黑的,旧旧,并无感觉。但是,当西塔一下子就在眼前的时候,我惊叹宋代艺术的美妙,整个塔身都是精美雕刻,你的手很小心和有点颤抖的摸上去的时候,温热的人物画像直接进入你的心里,不是触电,就是你感觉和遥远的时间隧道连接在一起了。

在那个时间,那个空间,你可能是宋朝人,或者你理解了宋朝的文化,不是自豪这么简单,是血缘关系,说不清楚的连在一起。所以后来我看手机照片,我吃惊随手喜欢照相的我,在两个石塔面前,没有照一张,因为当时我好像在他们的年代里。

我问泉州朋友泉州为什么那么多庙,多到我都记不住一天走了几座。但我记得在承天寺,一个人又和弘一法师有缘,我敬佩他在音乐戏剧美术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的成就。在抗战期间,大师也曾充满忧愁,家事国事都在担忧,他不仅仅进入空门,他在通过律己,让别人也来反省自己的做人处事的态度。

我在“弘一法师化身处”的牌子前,站很久,听阵阵禅鸣,我以为化身就是他曾经在这里出现过,并且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像个神话故事。其实不是,就是大师荼毗的地方。我记住了大师在临别时,会“悲欣交集”悲的是还有众生在苦难中没有救济,欣慰的是这一生终于美满的告别。

我耳边想起大师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我此时的悲欣,悲的是那么有才华的人走了,欣的是我还可以聆听他的教诲。

我问泉州朋友,是不是寺庙多,代表有文化。他笑,说这个寺的存在说明这个教派的人曾经胜利过,统治过泉州。他说的有道理,宗教的融合会有血泪史,历史过去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泉州是各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城市。

那个清净寺的存在,正代表宋元时期,阿拉伯人几乎是统治了泉州。经济的活跃繁华,也带来了外来族裔的杀戮和暴乱。但是历史不可以去选择,泉州作为当年世界性的海港,是中国最早接触外国人的地方。意大利犹太学者兼商人雅各.德安科纳公元1271年来到泉州刺桐港。他说"这座城市是一座民族的大杂烩,是缩微了整个世界的一座城市。”所谓蕃商的大量涌入,势力范围扩大,蒲寿庚脱颖而出,这位西域的商人,成为刺桐港承前启后,操纵乾坤的历史人物。他拥有强大的水军,优良的战船和商船。

谁能说元军入侵的时候,如果他不降元,是不是南宋就不会灭亡?就不会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疼痛。因为宋的水军一定是优于元军,正如成吉思汗从未征服日本,缘于水军的落后。

阿拉伯是中国和西方物质文明的中转站,阿拉伯人涌入了泉州,欧洲文化也就传遍了中国。所以泉州人会自豪,很容易在古代欧洲人的游记中找到对泉州的描写。中西文化的融合,最代表就是泉州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李贽,他是泉州人。李贽在那个年代可以和封建保守思想决裂,为了男女平等,妇女也要去读书,反对皇权,反对假的封建卫道士,那种思想的光茫至今都很明亮。而我甚至想,现在中国,之所以没有深刻探求李贽思想的内涵,也许因为我们还生活在李贽鄙视的思想境界中。

有泉州朋友对我说,你看我们泉州是不是个石头城,所有的古迹都在石头上承载。洛阳桥也是石头桥,蔡襄的字也是刻在石头上的。甚至金碧辉煌的家族宗祠也要几根龙身的石柱。西街转角处就会看到镶在红砖里的观音像。

但我这个认识闽南文化不久的人,看到的不是石头,而是被太阳晒得温温石头后面的闽南人的灵魂。那就是对祖先的敬仰,劳动和智慧结合出来的功绩。洛阳桥还可以走啊,蔡襄祠里曾经是小学校,你看小学生对着古代书法家的字在上课,会是怎么样的影响。

而当一个家族所有海外宗亲都跪在宗祠的时候,他们会想什么?一定是光宗耀祖,一定是好好为人,好好挣钱生活,不给祖宗抹黑,衣锦还乡从来都是褒义词。我们表面看到的是石头和跪拜,后面是拼搏肯干,踏实做人,热爱家乡的一代代泉州人灵魂的延续。

午夜,在泉州街头广场,我坐在一群老人中间,听南音。“遥望情君隔断暗销魂,犹记枕边温存”这样情人间思念的词句,是否缘于泉州人大概从明朝起就下南洋,为了更好的生活,对情人的思念都存在词曲里。他们问我听南音有什么感受,我能说出一堆的形容词,哀婉,苍凉,丝丝入心。

但是当午夜的凉风袭来,我周围人都低沉的随着舞台上的人哼唱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乡愁是什么?乡愁从哪里来?那些游走海外的泉州人,我在电影里看到老华侨流泪听乡音的画面,就是这样啊,他们无论离开还是就在泉州,乡音永远都没有改变,这样夜深时,浅浅的吟唱,是在安慰游子的心。人心是需要抚摸的。

所以也就有舌尖上的中国里看到,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泉州老人回到家乡定居。也有我在泉州寺庙里遇到的老太太,她说我家在台湾,但我是泉州人,她把家族生意的所得,都捐给寺庙,然后看着在寺庙里过暑期,学习礼仪的孩子,慈善的微笑。

泉州社区里会有几天戏曲的演出,有看到老人搬着凳子急匆匆的走,你跟着去看,舞台的幕布还没有拉开。演出开始时非常欢快,戏文里有古人的价值观,孝道,忠诚,慈悲,总之小人一定不会得志。还看到听戏的满头白发的老人拿着手机看微信,语音聊天。

出了欢闹的巷口,外面露天的酒吧,烧烤,甜品店火热外卖中,隐藏在树荫后面的,是各个店铺灯火通明。突然会感叹,泉州会不会要什么有什么?古老和现代并存,让你经常有穿越感,怎么可以一边是发源于唐代的宫廷戏曲演绎,一边是街头现代化的音乐在奏响?

泉州是否自古到现在,都是个交汇点,中西文化在交流,古代传统和现代精神在融合,泉州自古就是海洋文明的社会,外面的进来,里面的人也走出去,有开放和包容的博大胸怀。如同欧洲的荷兰,亚洲的日本,这在整个农业社会的中国是个异类。

而泉州的沧桑和衰落一定和政策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整个中国管理成一个大村庄,海禁封闭。封闭才会落后,就不要再去说清朝和新中国的前30年。现在泉州的执政者,会不会面临非常大的考验,重视传统,也要开拓未来,眼光要如同泉州清源山老子像的眼神,深邃也高远的对待泉州的发展。民间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政府还要有经济指数的压力。我想倾听永远是最好的办法,互相倾听,为了一块共同深爱的地方—泉州。

我会想念泉州那么多盛开的花,扶桑,兰花,米兰,鸡蛋花,睡莲。我会想念泉州午夜的南音,只是希望她们下次演出不要带着名表去谈琵琶。我会想念泉州的烤海鲜,还有海上升明月,对了,还有泉州时光客栈里那条温顺的金毛狗,如果你来泉州,可以住在这里,就为了那条狗看到你,就会贴在你腿边趴着。

客栈的老板可以给你解解关帝庙求来的签。我更会想念在泉州那些不同方式遇到的朋友,庙里认识的,洛阳桥认识的,听戏认识的,网友,客栈的老板,儿子的房东在我走时,都微笑着送我出门。当然,我会再来。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闽南网7月31日讯 “看了那么多关于小孩被拐的电影,如今发生在我身上,才知道有多可怕”。昨天事发两小时后,罗妈妈仍惊魂未定,她紧抱女儿,不愿离开半步。两岁的女儿小文正倒在妈妈肩头酣睡,年幼的她还不知道,妈妈刚刚花了多大的劲才把她夺回来。

昨日上午8点50分,嫌疑人汪某走进泉州台商区洛阳镇屿头村一栋厂房内,抱走了独自在二楼楼梯口玩耍的两岁女童小文。母亲5分钟后,及时发现,通过视频监控,十几分钟后当街将汪某抓住。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汪某有精神病史。

监控拍下偷抱小孩画面

讲述:离开视线5分钟 孩子就不见了

昨日早上11点,事发地楼下开冷饮店的房东张阿姨和店员们还在议论此事。“我当时看见有一个女的抱走小文,我还以为是厂里的员工带她去玩呢。”

海都记者来到台商区洛阳镇环溪路的这栋五层厂房。罗妈妈仍处于惊慌中,脑袋一片空白。在丈夫安慰下,她才开口讲述事发经过。

昨日早上8点多,罗妈妈带女儿买完菜回厂房二楼。丈夫蔡先生租下其开鞋厂,一家人也住在厂里。

事发当时,蔡先生在二楼办公室工作,15岁的小文哥哥在卧室睡觉。罗妈妈把菜放进冰箱里时,小文独自走到二楼楼梯口。她不太会走路,不敢下楼梯。放好菜,去了趟洗手间,罗妈妈就去找小文了。可当她走到楼梯口时,小文却已不在。此时,小文离开她视线5分钟不到。

罗妈妈追上穿短裤的妇女,两人扭打在一起

监控:白衣妇女抱走孩子 锁定逃走方向

孩子去哪儿了?罗妈妈第一反应就是去楼下食堂找小文姑姑,小文最爱去姑姑那儿玩了。可姑姑说没见到小文。

会不会是厂里的员工抱小文去超市买零食了?罗妈妈和小文姑姑又赶快跑到冷饮店,询问店员和房东。房东说,好像有个女的抱走了小文。罗妈妈顿时慌了。她赶紧喊来丈夫查看监控:监控显示,8点52分,一名白衣妇女走出大楼,向环溪路北侧走去,她的怀中抱着的正是女儿小文,该妇女还不时亲亲小文的脸。此时,心急如焚的罗妈妈还幻想着,会不会是厂里员工?可厂里员工那么多,背影也看不出是谁啊。她和小文姑姑立马追出去,分头去附近超市寻找。

追寻:妈妈追到嫌疑人 对方竟称“是我的小孩”

罗妈妈满脑子坏念头,跑了不到两百米,就在一条小巷里撞上了白衣妇女,她正抱着小文快步逃走。

“那个人我不认识”。罗妈妈惊恐极了,拼命追赶,那妇女抱着小文也跑得越来越快。罗妈妈甩开高跟鞋,赤脚拼命追上去。

“你还我小孩!”边喊边追,终于在一家药店前,罗妈妈逮住了白衣妇女。那人用力推开罗妈妈,并用闽南语凶吼:“什么你的小孩,这是我的女儿!”罗妈妈火了,死死抓着对方衣领不放。小文姑姑此时也赶到了,立刻上前趁机夺回小文。此时,小文手中还拿着白衣妇女给的手机玩。

见小文被抱走,白衣妇女夺回手机,和罗妈妈扭打起来,边大喊大叫。附近店家和路人闻声围上来。姑姑担心小文受惊吓,哭着先把小文抱回家。她还没走回店里,在街对面大喊“快抓拐小孩的!”仍在查看监控视频的丈夫蔡先生,得知情况后,也冲去现场。

蔡先生赶到时,罗妈妈已经瘫倒在地,但手还是死死抓着。丈夫立马扶起妻子,质问白衣妇女:“你为什么抢我的孩子!”

随后,屿头村巡防队员赶到,将白衣妇女带到村委会。蔡先生报警后,洛阳派出所民警将白衣妇女带走。蔡先生当时听围观村民说,这名女子曾在街头裸奔过。

调查:多次“踩点” 两分钟抱走孩子

昨日中午,海都记者在冷饮店调取了泉香大厦的视频监控。

从监控中可以看到,早在昨天上午8点38分,白衣妇女汪某就已经出现在大厦附近。她从通道进入大厦,在一楼停车场徘徊,并盯着楼梯口看了很久。8点42分,她从通道侧门进去,到一家便利店。

便利店老板说,当时汪某在店里转一圈,没买东西。见她行为诡异,就把她赶出去。8点45分时,走出店后,汪某径直走到街对面的树下坐着。8点50分时,汪某从树下往大楼通道走去,此时,小文独自在二楼楼梯口玩耍。8点52分,汪某抱小文走出大楼。一分钟后一起消失在监控画面里。

汪某偷抱小孩并无刻意遮掩,环溪路上人来车往,附近邻居也没注意到,短短两三分钟孩子就被抱走。

背后:嫌疑人有精神病史

昨日下午,台商公安分局通报称,嫌疑人汪某有精神病史。

接到警方通知,汪某的亲哥哥汪某勇赶到洛阳派出所给妹妹送药。汪某勇无奈地说,前段时间,妹妹在街上打人,也被警察抓过。“只要吃药就和普通人一样,不吃药就总闯祸。快两个月了,她都没吃药”。

汪某的家在洛阳镇下星村一栋一层石头房。邻居汪先生听说了汪某抢孩子的事,说“他们一家就有三个患精神病”。记者了解到,汪某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有5个孩子。汪某的二哥失踪多年,二姐被人抱养,大姐也患有精神病,前年自杀。整个家,目前只有大哥一人打工赚钱,养活汪某和汪某妈妈。

厝边王奶奶说,汪某是20岁之后才犯病的,按时吃药,就和正常人一样。两年前,汪某嫁了别村的人,生下孩子后,回到娘家。最近,时有听到她喊“我要见我孩子”之类的话。(海都记者 喻兰 夏鹏程 文/图)

闽南网8月1日讯 昨日上午10时许,网友“@好命在泉州”发布一条微博:“几天前,朋友的同事走在泉州东街街头,被一辆后面冲上来的电动车撞倒。撞倒人之后电动车仍失控,直接从头上压过去。现在脸部受伤严重!”并附上了一段视频。

随后,海都记者从泉州交警鲤城大队了解到,7月24日上午8时32分许,这起事故确实发生在泉州市区东街。

电动车撞飞女子 压过头部

据交警介绍,肇事电动车司机蔡某是一家软件公司的员工,事发当日上午想要到客户单位去维护一些电脑设备。受伤的女子姓康,20岁出头。

海都记者从交警提供的另外一段监控视频看到,康小姐本来是走在东街骑楼里面的,走到公安局门口时,就往非机动车道方向上走去。此时,蔡某骑着电动车,从机动车道上,拐入公安局大门方向时,刚好要与非机动车道上的另外一辆电动车交会,蔡某当时为了避让,就撞上了康小姐。康小姐被撞出几米开外,蔡某的电动车由于惯性,没能及时停下来,直接往康小姐的头部压过,康小姐当即抱头躺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坐起身来。

蔡某停车后,他赶紧帮忙救助,并报了警。在旁边执勤的交警也赶过来帮忙。随后,康小姐被送到医院治疗。

康小姐面部由于与地面摩擦导致挫伤,牙齿断裂,本周二已经出院。民警初步调查,蔡某驾驶的电动车系超标电动车,有挂牌。目前,事故原因交警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对此,有网友评论道,有些电动车刹车不灵,车速又超快,遇到紧急情况刹都刹不住,真的很危险。还有网友提醒路上骑手和行人,到路口的时候,都要先看再走。(海都记者 尤燕姿 通讯员 郑刚)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闽南网8月2日讯 永春桃城镇洋上村的村民,怎么也想不到,平时看上去恩爱的一对夫妻,竟然以这样的方式一同离去。

前晚8点左右,当地村民陈某渊与妻子林某兰发生争执后,持刀将她捅伤,而后自己喝下农药,两人均倒在家门口,送医途中身亡。

为悲剧惋惜的同时,村民和亲戚更为这对夫妻的一对子女感到担忧——大儿子虽然23岁,但因为患有智障、癫痫等疾病,只能勉强自理,而小女儿才9岁,还在上小学,兄妹俩何去何从,成了一大难题。

9岁的小女儿未来该怎么办引担忧

夫妻二人都倒在家门口

事件:

平时说说笑笑的夫妻 因琐事在家中吵起来

陈某渊的家是一栋三层小洋房,一楼开了家食杂店。昨日上午,海都记者到达现场时,出殡队伍正从家中出发,悲恸的亲友失声痛哭。

陈某渊的堂弟陈先生说,堂哥今年48岁,堂嫂比他小一岁,食杂店开了七八年,夫妻俩平时没什么矛盾,说说笑笑的,发生这样的悲剧谁也想不到。

陈先生平时住在县城,事发后才赶回村里,他听亲戚说,前天下午,堂哥堂嫂还一起到田里插秧,回来时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当晚8点左右,两人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发生争吵,随后打起来。争执中,堂哥持刀将堂嫂捅伤,随后自己喝农药,“听说刀子是食杂店里面的,一共捅了三刀。至于喝的是什么农药,我们也不知道。事发后,宗亲们有拿水灌堂哥,吐了一口白白黏黏的液体,很臭”。

“一开始,两个人都还没死。”一名邻居说,被捅后,林某兰从食杂店跑出来,倒在大门外的公路旁,陈某渊喝完农药后则躺在食杂店门口。120赶到后,迅速将两人送往医院抢救,不过还没到医院,两人就先后死了,救护车只好把他们送回村里,交给亲属办理身后事。

当晚6点42分,永春警方发来通报称,已介入调查此事,经初查,夫妻两人在家中因琐事发生争执,随后引发悲剧。

亲属:家里经济还不错,这两年却诸多不顺

“他母亲两个月前去世,就在6月1日。”亲属称,陈某渊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父亲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不过家里经济条件一直不错,还盖了一栋三层小洋房,但最近几年却不怎么顺利。

陈先生说,七八年前,当地芦柑收成很好,堂哥家种了不少,每年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但后来芦柑得了一种无法医治的病,果树都枯死,收入自然变少了。今年年初,堂哥又在晋江开超市,但因为生意不佳,加上堂哥嫌弃当地环境不好,后来就关掉了。

回到永春后,为了供养9岁的女儿上学,夫妻俩在县城租房照顾。“虽然堂哥的儿子有点智障,不过一些基本的算术还是懂的,家里的食杂店平时也都是他在看。”陈先生说,两个月前,堂哥母亲过世后,担心患有癫痫的儿子会发作,夫妻俩每周都要回家好几次,还得兼顾农活,压力能不大吗?

担忧:留下一对儿女,未来该何去何从?

“得知舅舅舅妈走后,首先想到的是表哥和表妹以后怎么办。”小莲是陈某渊的外甥女,目前在福州某大学读大一。

“表哥对我很好,还不时打电话给我妈,问我和弟弟学习怎么样了。”小莲说,表哥虽然已经23岁,但因为患有癫痫且智力有一定的障碍,仅能勉强自理,根本无法照顾年幼的妹妹,9岁的表妹才刚读完一年级,下半年升二年级,情况令人担忧。

事发后,还不懂事的陈某渊女儿,见到这么多生人有些怕生,一直跟在她的表姐身旁。“我不希望将表哥和表妹送到孤儿院。”小莲说。

为了让两名孤儿今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海都记者随后联系洋上村的村主任。他表示,陈某渊的儿子目前已经在领低保,并且食杂店基本能够满足他的生活需要。至于幼女,年底时,村里会帮忙申请低保,而上学和平时的生活起居,则由她的几个姑姑来照料,具体还在落实中。

昨晚7点,小莲致电记者称,家人商量后,决定不将舅舅的两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具体事项还在进一步确定,“我会先把表妹带回家照顾,一直到开学。表哥应该是留在家里,大姨和二姨会经常去看他,嘱咐他按时吃药”。(海都记者 杨江参 谢向明 实习生 叶浩田 文/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椭圆管厂家

托辊支架

水泥挂板